吉姆·史萊特(Jim Slater)
彼得·林區(Peter Lynch)
本益成長比(Price/Earnings to Growth Ratio,PEG),
最早是由英國投資大師吉姆·史萊特(Jim Slater)提出,經由美國證券投資家彼得·林區(Peter Lynch)發揚彰顯,史萊特因而被稱為PEG選股法的創始人。
PEG指標最先應用於英國證券市場,然而當時英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較小,該指標並未引起國際間較大的關注。
1992年,史萊特的著作《祖魯法則》(The Zule Principle)出版,始將PEG應用在投資和選股的方法推廣到美國。而後,在美國投資大師彼得·林奇的用心推廣下,終於獲得世人的看重,後人甚至將PEG方法的功績歸功於彼得·林區。
PEG的選股指標,結合考慮了目標企業的本益比水準和未來盈利的成長性。一般認為當PEG為 1 時估值合理,數值越低則意味著股價越被低估。史萊特甚至認為要找PEG低於0.75的股票,最好是能低於0.66。
PEG=本益比/(EPS成長率×100)
※分母為預估盈餘成長率或一段時間的盈餘成長率平均值皆可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